|
|
最新消息 |
首頁 最新消息 |
|
|
|
|
|
網絡訂餐新難題:日均4000萬個塑料餐盒如何處理? |
|
2017.9.3 |
|
|
當科技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讓人類生活更便捷的時候,壹次性塑料的使用量也在激增。據行業統計,各大網絡訂餐平臺完成壹天訂餐量需要4000萬個餐盒(壹年146億個餐盒),快遞行業壹年需要120億個塑料袋、247億米的封箱膠帶。
“當前對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壹次性的塑料袋和餐盒,每年的產量在200萬噸。因為回收難度大,多數跟生活垃圾混在壹起,壹般直接焚燒或填埋,還有部分遺留在環境中,而傳統塑料在自然環境中幾乎很難降解。”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馬占峰對第壹財經記者表示。
http://www.santapress.com.tw/products.php?g1=12
2008年,中國頒布“禁塑令”,五年後的2013年,國家發改委曾對外透露,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全國主要商品零售場所塑料購物袋使用量累計減少670億個。但隨著互聯網訂餐等新消費業態的發展,卻使壹次性塑料制品用量再次擡頭,正挑戰環境的承載力。http://www.santapress.com.tw/transparencybox.html
網上訂餐和快遞業使塑料使用量劇增
“中國的鋼材產量已經超過了7億噸,中國塑料的消費量是1億噸。如果從體積上算,它們兩個體積是等同的。”馬占峰表示。
2017年初,世界經濟論壇《新塑料經濟學》報告稱,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塑料的使用增加了二十倍,預計在未來20年將再次增加壹倍。
如此多的塑料正在被使用,而人類對塑料的處理能力卻捉襟見肘。
“塑料包裝占到整個塑料市場的20%-30%,但包裝使用的大部分壹次性塑料制品是沒有再回收利用的,尤其是塑料袋。因為回收難度大,再利用價值不大,壹般隨垃圾填埋了。快遞塑料包裝袋則基本不做回收處理,也是因為回收成本高,難回收再生,而且快遞塑料袋多為添加廢塑料制作而成,本身已經在循環使用,回收再生價值不大。”馬占峰表示。 為了減緩白色垃圾的量,2007年12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簡稱“限塑令”),要求從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範圍內禁止生產、銷售、使用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塑料購物袋(以下簡稱超薄塑料購物袋)。
這道“限塑令”確實發揮了其應有的作用,發布五年後即讓以線下消費為主的超市、商場的塑料購物袋使用量普遍減少了2/3以上。但是,隨著新的線上消費業態的興起,原有“限塑令”對互聯網點餐、網購快遞所用的塑料制品使用約束還缺乏有效的優化更新。
2017年年初,比達咨詢(BigData-Research)發布報告顯示,2016年國內外賣市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態勢,整體交易額達1761.5億元,較2015年全年382.1億元增長361%。以快速興起的互聯網訂餐為例,美團網的壹位負責人對第壹財經記者表示,按照每個訂單平均使用兩個餐盒估計,目前國內互聯網訂餐平臺壹天使用的塑料餐盒量約達4000萬個。
此外,隨著快遞業領域迅速的發展,其包裝袋和膠帶等塑料制品的使用,也在與日俱增。
據2016年《中國快遞領域綠色包裝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顯示,我國快遞業共消耗塑料袋約82.68億個、膠帶約169.85億米、內部緩沖物約29.77億個。另據最新估算,2016年快遞行業會使用了120億個塑料袋和247億米封箱膠帶。
“快遞業使用的塑料袋,比商場購物塑料袋厚,也多數為再生塑料袋,已經沒有回收的價值,只能直接當垃圾處理。”馬占峰表示。
“由來源清楚、合理回收而來的再生料加工成塑料快遞袋,本質是塑料的重復利用和減少使用,對環境有利,這個做法應當得到鼓勵。使用後的快遞袋應該做回收能量處理,如果條件不允許只能填埋處理。合理回收得到再生塑料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也沒有多大。因為作為垃圾被填埋了,不會影響水土,對自然界也不會對水土造成嚴重汙染。如果不回收處理那就很難說。”馬占峰表示。
塑料回收渠道不暢
塑料使用大量增加之後積累的處理的問題已經是全球都面臨的挑戰。上述《新塑料經濟學》報告稱,目前全球只有14%的塑料包裝得到回收,加上處理中的損耗,最終被有效回收的只有10%。另外30%的塑料包裝(按重量計算)的設計歸宿就是填埋、焚燒或能量回收。
在國內,雖然透明聚丙烯塑料餐盒可以回收,但因為清洗麻煩,回收價值不大,回收企業的回收量也很少。有多家再生資源回收公司都表示,對外賣發泡餐盒、塑料袋和壹次性筷子也不感興趣,而這些垃圾沒有專門機構回收,只能被當作生活垃圾處理掉。
中國塑協降解塑料專委會秘書長翁雲宣介紹,目前按照餐盒的成分,主要分成2大類:壹類是非降解的,主要是以PP、PS為主要原料,也有PP復合碳酸鈣或滑石粉以及PS發泡的;另壹類是降解材料,主要有澱粉基塑料與生物降解塑料制作。無論哪種餐盒,餐盒原料應符合GB4806.6食品安全標準,餐盒制品應符合GB4806.7標準,使用添加劑應符合GB9685標準。
“壹次性塑料餐具材料來源和組成太復雜,不利於回收。同時中餐的特點是高溫多油多酸,壹次性塑料餐飲具回收清理的成本太高。而且壹次性塑料餐飲具比較輕薄,回收利用價值太低。另外,很多壹次性餐飲具的顏色和印刷,也是難以回收的原因。”常州龍駿天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支朝暉對第壹財經表示,”碳酸鈣含量過高,容易引起重金屬和有害物質遷移問題。用食品級的碳酸鈣,酌量使用,也沒有問題。關鍵是現在很多壹次性餐飲具缺乏有效監管,為了追求利潤過量添加,導致問題出現。”“我們基本不撿塑料袋,它們多數跟生活垃圾混在壹起,很臟,沒法撿。幹凈壹點的透明塑料餐盒有時也揀,太臟的都不要了。主要是壹些塑料瓶,不過很便宜,我們收的價格是1毛錢3個,賣的價格是1毛錢兩個,根本不掙錢,所以遇到就收,不會特意去撿了。”某小區廢品收購的工人表示。
北京盈創再生資源回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學頌表示,目前中國沒有壹個完整的回收體系,回收還在靠拾荒大軍。但是個體回收大軍生存空間已經被極大壓縮,如果未來回收隊伍規模繼續縮減,大量可再生資源將面臨無人回收的境地。“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回收沒有形成壹種網。大量低附加值回收物未能進入再生資源回收渠道,又被重新混入城市生活垃圾中。再生資源前端分流不足,使得垃圾清運減量成效降低。”
在回收渠道難以有效打通之外,塑料的回收成本也限制了企業的回收意願。
“塑料只要壹混入生活垃圾。再分揀資源化的成本就太高了,甚至超過做新的塑料。除非政府有補貼,要不沒人願意幹。塑料的塑化也有二次汙染,廢水、廢棄、廢渣等,需要權衡。”北京環衛監測站壹位專家表示。
華遠再生物資回收中心的工作人員也明確對第壹財經記者表示,基本不收塑料,因為這個業務需要辦理很多證件,包括環保證等,很難辦下來。另外,即使業內有人收也是只是收已經粉成塑料顆粒的,大概300-400元壹噸,然後回流到農村的壹些黑作坊進行加工。
“有環保證的公司,可以收壹次性塑料的制品,但是基本白送,大家都沒有動力了。”上述華遠再生物資回收中心的人表示。
塑料填埋和焚燒處理能力不足
有業內人士表示,理論上,塑料在不被汙染的情況下,是可以被多次熔融再加工利用的。但在實際情況中,因為使用過程中受到汙染等問題,要多次回收是比較難的。所以,更多的時候,往往是回收再利用壹次後,就只能生產降級的產品,這些降級產品要再利用就會較難了。
而無望被回收的塑料最終只能被直接焚燒或者填埋。該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的處理方式來看,塑料有多少是被焚燒、填埋,有多少被釋放到了垃圾體系外的自然環境中,目前還不清楚。衛生填埋和焚燒,是全球處理塑料的壹種主要方式。但是遺憾的是,許多填埋還不能做到是衛生填埋。填埋要做到衛生填埋以及衛生焚燒的成本很高。
“規範的垃圾處理場進行焚燒和填埋不會存在很大問題,塑料在高於500度的焚燒狀況下就成了灰,壹方面減量,另外壹方面徹底解決了汙染物。但是很多填埋場沒有焚燒的能力,而且很多的壹次性塑料跟生活垃圾混在壹起,很難分揀,只能做壹下簡單的焚燒,讓風吹不起來塑料。這種不同塑料成分簡單的混在壹起焚燒,容易產生空氣汙染。如果是填埋,隨著垃圾產生量的年年增加,大城市的各個大型垃圾填埋都在超負荷的進行運作了”,北京環衛監測站壹位專家表示。
支朝暉還分析,塑料填埋的問題現在主要是體積問題,塑料垃圾由於比重小,體積大,所以在垃圾填埋時壹般也會簡單焚燒處理。在低溫焚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廢氣排放,甚至產生二惡英排放。
生物降解塑料走上前臺
“要解決壹次性塑料制品應用後對環境無害化處置,應確實擴大生物降解塑料的應用。”馬占峰表示。
為了摸底中國壹次性塑料的現狀,5月6日,中國工程院重點咨詢項目 “我國壹次性塑料制品廢棄物治理及生物降解塑料應用與發展現狀”項目在南京啟動,旨在為我國壹次性塑料制品廢棄物清潔利用方法的宏觀決策提供戰略性建議,預測未來生物降解塑料的發展趨勢,提出生物降解塑料產業發展技術路線圖和對策建議,為我國生物降解塑料科技和產業提供借鑒和建議。
“如果快遞包裝袋和膠粘帶都使用生物降解塑料制作的話,可以說是其中壹個解決方案。能夠最大化的解決壹次性塑料使用後造成的回收再生價值不高和不值得回收的問題。”馬占峰表示。
快遞業業務量最大的菜鳥網絡,已經攜全球32家物流合作夥伴啟動了“綠動計劃”,包括綠色包裹、綠色配送、綠色回收、綠色智能等具體行動,致力於打造多維度綠色物流,減少環境汙染。但是困惑他們的仍是成本問題。
但菜鳥網絡的相關負責人也分析,使用全生物降解的袋子生產成本較高。以最常用28*42cm全生物降解袋子為例,如果是百萬級的采購量的話,每個袋子采購成本至少也要上漲0.5元;考慮到2015年快遞行業83億個塑料袋的體量,僅去年就要增加40多億元成本,到2020年預估需要200億元。
另外,即便使用了生物降解的塑料袋,還要提升產品環保標準。根據2005年11月出臺的生物降解型塑料包裝制品行業標準(HJ/T209-2005),塑料袋180天生物降解率大於等於15%就被認為合格,而這與國際歐盟和美國標準還有壹定差距。
“關於全生物降解快遞袋的國家標準的制定,目前正在進行中,會盡快推出。”壹位參與標準制定的專家表示。
押金回收模式打通新回收渠道
考慮到互聯網消費中多使用塑料產品的特點,塑料回收渠道也需要創新。
“飲料標準包裝物作為壹類典型的低附加值廢棄物,體積占到了城市生活垃圾總量的30%-40%,其回收過程具有品類易識別、產生頻次高、社會化歸集成本高的特點。我們可以針對飲料標準包裝物這壹品類,利用‘互聯網+’的新型回收平臺,構建押金制回收體系,首先實現單壹品類低附加值廢棄物的高效安全回收,打開生活垃圾分類回收的突破口。”劉學頌表示。
“飲料標準包裝物押金體系”實質是通過對飲料瓶收取押金的方式實現飲料瓶社會化歸集和回收,從而達到促進垃圾分類、控制回收物流向、杜絕二次汙染的目的。具體而言,就是消費者在購買飲料時需要支付壹定金額的押金給渠道銷售商,渠道銷售商在采購飲料時需要將飲料瓶對應的押金支付給飲料生產企業。當消費者喝完飲料後,將飲料瓶送至自助飲料瓶回收機具或人工回收點時,押金清算中心會將飲料瓶的押金從該飲料生產企業的關聯賬戶中扣除並退還給消費者。
“這套體系將在飲料標準包裝物循環利用產業鏈條中替代‘個體遊擊大軍’、‘小粉碎作坊’等非正規回收渠道的功能,確保再生資源回收流向的可管可控,進壹步提升城市管理的正規化水平;飲料包裝物押金制的實施,也將為目前普遍擔憂的快遞包裝物的回收利用找到更好的可借鑒可執行的落地方案。”劉學頌表示。
在國內,押金制實施也曾有過成功案例。上海市在2000年就頒布實施了《壹次性塑料飯盒管理暫行辦法》,在壹次性塑料飯盒回收過程中成功推行了押金制,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國際上,押金體系也是各國政府推進垃圾強制分類的最有效的手段之壹。目前,世界上已有40個國家和地區實施了押金制度,品類範圍覆蓋了飲料瓶、鉛酸電池、汽車等。以飲料瓶為例,德國、瑞典、冰島、芬蘭、挪威、丹麥、愛沙尼亞、荷蘭、克羅地亞、立陶宛等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蘇格蘭的部分地區已實行飲料標準包裝物的押金制度。
“引入押金返還制度,可以推動垃圾分類工作有效落實。針對低附加值可回收物的分類回收,目前國內部分城市地區制定了壹些方法措施,例如建立基金發放補貼、處罰違規對象等,但在具體實施中,還需要繼續探索解決產業鏈條補貼前置、處罰對象無法確定、回收物統計監管成本高、投入資金大等問題,以便在實踐中落實好的政策。”劉學頌表示。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