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travel.163.com/18/0107/06/D7HCAM9E00068AIR.html"
大家說的最多的,是最經典的那句“雨水大,福氣多(VielRegenbringtvielSegen)”。而我的老丈人,則握著我的手,不停地說:“小豬天氣,小豬天氣(Schweinewetter,Schweinewetter)。”那些關心我為了這個大日子花了多少錢的親朋好友總是會把花了很多錢說成“小豬錢”。另一些人則試圖用這句話讓我打起精神:所有事都有一個盡頭,只有香腸有兩個。來德國的游客總愛拿這個國家對香腸異乎尋常的熱愛開玩笑,而且我們并不以為意。事實上,拿我的這些客人們舉例,他們的言談中就全是各種各樣和香腸相關的成語。德國香腸店里有許多種不重樣的香腸正如學者、美食作家IrinaDumitrescu在她2013年的文章“咖喱香腸”里提到的那樣,德語中沒有哪件事是沒有和香腸有關的俗語的。“我覺得這就只個香腸”可以表達興趣缺缺,我猜大概是因為香腸的兩頭看上去和吃起來都一樣。反過來說,“這件事香腸攸關”卻表達了一種緊急狀態:出大事兒了。“一個沒法從盤子里偷香腸的人”則意味著,此人不善偽裝。德國人同樣有許多關于豬的表達,就像“小豬天氣”那樣,“小豬”起到了強調作用,說某個人“有頭豬”其實是說他運氣不錯。而在我那個濕漉漉的大喜日子上,我肯定聽到了無數次“豬你好運”。德國國家食品農業局的調查數據顯示,豬是全德國人最愛吃的動物,每個德國人一年要消耗52.1公斤的豬肉(與此形成對比的是,一份獨立報告指出英國的牛肉消耗量上升,豬肉消耗量減少)。必須得承認,對豬肉的喜愛已經嵌入了德國人的靈魂深處,它美味的汁水滲入了我們的日常語言。而這一切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又是為什麼會變成這樣,還是個謎。“一個典型德國屠夫的形象是一個舉著兩根香腸的胖子,”HendrikHaase說。他投身于本地出產的品質豬肉業,并為此寫了一本書《精品肉類》。他還在柏林開了一間兼做肉店和小餐館的鋪子KumpelKeule,甚至還組織了一所叫“屠夫箴言”的屠夫俱樂部。在德國,擁有豬意味著你是個富人,擁有一定社會地位。“我的祖母一年養兩頭豬,用豬肉來做香腸,因為那個年代你得用這種方法來將肉類保存盡可能長的時間。”Haase說。豬意味著地位和富裕UrsulaHeinzelmann是一位食物學學者,寫一本叫“德國食物史”的書,在書中,她描述了農民和游牧民族的不同:“養豬是一種信號,表示這個人群或文化已經定居下來,不再游牧了。”相對于口味來說,習慣于節儉的德國人對食物的價格更敏感,而可能唯一能完美結合兩者的就是德國式香腸。“我們很早以前就發現保存豬肉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剁碎的肉,當然也包括內臟,統統塞到腸衣里去。”Heinzelmann說。不止如此,在《德國,一個國家的記憶》這本書中,作者NeilMacGregor寫道,德國每個地方都有它自己的香腸。“德國香腸就像啤酒一樣,賦予德國的城市和區域不同個性,每一種香腸都有它獨特的配方和傳統……如果要做一幅德國香腸地圖,那一定由復雜無比的馬賽克組成。”因此,像維也納香腸(Wieners)、法拉克福腸(Frankfurters),以及最常見的“漢堡包”,都簡單地以產地命名。我們能想象,當德國人喝著啤酒,咬下一口以自己的家鄉命名的香腸的驕傲心情。
關鍵字標籤:歐洲旅行社
|